在线播放无码高潮的视频,亚洲av无码av制服丝袜在线,麻豆精品国产精华液好用吗,性VIDEOS欧美熟妇HDX

 
 設為首頁        收藏本站
快速購票

老子(道德經)——學悟有得(第五章)
老子(道德經)——學悟有得(第五章)
發(fā)表日期:2019/4/12 9:20:07 閱讀數:751 

 

老子(道德經)——學悟有得第五章

【原文】

天地不仁①,以萬物為芻②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。天地之間,其猶橐③乎?虛而不屈④,動之愈出。多言⑤數窮,不如守中⑥。

【注解】

①仁:本意為“仁愛”,是指禮教的倫理觀念,是有等級區(qū)別的偏愛。“天地不仁”的意思是,天地生養(yǎng)萬物,本為自然之規(guī)律,無所偏愛。

②芻:草。芻狗,歷來有兩種解釋,一說是指“草”與“犬”。另一說是指用草扎成的狗,古時用其祭祀,用完后便扔掉,表示過時為無用之物。綜觀老子“慈”“儉”和“常善救人,故無棄人;常善救物,故無棄物”之主張。老子有關“芻狗”的比喻,并非讓萬物自生自滅、棄之不顧,而是強調一視同仁的博愛精神。老子認為,在大自然里和在有道之人的眼中,草獸萬物、黎民百姓,都是平等的生命,無貴賤之分。

③橐(tuó yuè):古時吹火用的風囊。

④屈:枯竭。

⑤多言:此處意指政令繁多。

⑥中:此處意為“道”。

【譯文】

天地沒有偏愛,任憑萬物自然生長;圣人沒有偏愛,任憑百姓自作自息。天和地之間,不是很像風囊嗎?雖然空虛卻不枯竭,越是運動,越是生生不息。政令繁多其德越窮,遵守大道博愛無偏。

【學悟有得】

本章展現(xiàn)了《老子》全書的主要特點之一:論述宇宙萬象,推及治國方略。老子運用這一方法的目的,是為了極力提倡“無為而治”的主張,第三章已從“人道”即政治的角度來論述“無為而治”的思想,本章則主要是從“天道”,即宇宙的角度來推論“人道”即“無為而治”的合理主張。老子用“天地無偏愛”,推至“有道之人也應無偏愛”。同時,又將天地之間比喻成風囊,看似一無所有,但用起來取之不竭,越是運動,其能量越是源源不斷。由此,老子得出“治國之道”的結論:政令苛刻繁多,條令越多,越得不到落實。不如效法天地,遵道而行,“無為而治”。老子在這里進一步論證了“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”的政治主張,同時又進一步奠定了“博愛無私”“為而不妄”“天人合一”道德觀的理論基礎。

(朱遠東)

湖南省交通運輸廳 | 湖南省道路運輸管理局 | 株洲市政府門戶網站 | 株洲市道路運輸管理處 | 株洲市交通運輸局 | 株洲傳媒網 | 株洲新聞網

版權所有:湘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  Copyright 2016 by http://msdsdb.com  all rights reserved 【法律聲明

地址: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區(qū)湘運路93號

電話:0731-28412275、28422050  【湘ICP備2023017290】